一、公共与行业知识(20%)
类别 | 序号 | 主要知识结构 |
一般能力 |
1 | 言语理解: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|
2 | 信息洞察:快速理解或理清局部问题影响因素的能力 | |
3 |
思维策略:分析问题时思路的清晰程度、严密程度, 以及 解决问题时是否具有创新性、灵活性, 能够举一反三、多 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| |
4 |
资料分析:主要包括文字类资料、表格类资料、图形类资 料和综合类资料四种基本形式,综合考查应试者的阅读、 理解、分析、比较、计算和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| |
企业文化、电力 与能源战略 |
5 |
参见《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、电力与能源战略》题库 |
形势与政策 | 6 |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,2024 年 1 月至今国际、国内重大时事 |
二、专业知识(80%)
(一)电工类研究生
专业方向 | 序号 | 主要知识点 |
电网技术基础 |
1 | 电力网元件的模型和参数 |
2 |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 | |
3 |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| |
4 | 电力系统简单故障分析与计算 | |
5 |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| |
6 |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| |
7 |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| |
8 | 输电线路保护原理 | |
9 | 变压器的主要故障类型和保护配置 | |
电力工程基础 |
10 | 电气设备的类型及原理 |
11 | 电气主接线的形式、特点及倒闸操作 | |
12 | 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| |
13 | 电气设备的选择方法 | |
14 | 电介质的基本特性及放电理论 | |
15 | 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及其放电特性 | |
16 | 电气设备绝缘特性的测试方法及作用 | |
17 | 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种类及其防护措施 | |
18 | 特高压输电的基本概念及输变电设备 | |
电力系统分析 |
19 | 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|
20 | 电力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| |
21 | 发电机组和负荷模型 | |
22 |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| |
23 |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基本概念 | |
24 | 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 | |
25 | 电力系统安全校核的基本概念 | |
26 | 电力系统静态等值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|
电力系统分析 |
27 |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法和时域法 |
28 | 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 | |
29 |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| |
新型电力系统 |
30 |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分析 |
31 | 电力系统储能基础 | |
32 | 综合能源系统基础 | |
33 |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应用 | |
34 | 传统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、数学模型和控制 | |
35 | 柔性直流输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| |
36 |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| |
37 | 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| |
38 | 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及措施 | |
39 | AI 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| |
40 | 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沿进展 |
(二)电工类本科生
专业方向 | 序号 | 主要知识点 |
电工技术基础 |
1 | 电路问题及线性电路状态分析 |
2 | 一阶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| |
3 |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| |
4 |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| |
5 | 电能传输 | |
6 | 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、方程和参数 | |
7 | 电路的频率响应 | |
8 |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及特性 | |
9 | 换流电路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及特性 | |
10 | 变流电路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及特性 | |
11 | PWM 控制技术 | |
12 |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| |
13 | 变压器原理、结构与特性 | |
14 | 异步电机运行原理与特性、起动与调速及运行方式 | |
15 | 同步电机原理、结构与特性、起动与调速及运行方式 | |
电力系统分析 |
16 | 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|
17 | 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及数学模型 | |
18 |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 | |
19 |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| |
20 |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| |
21 | 电力系统故障概念及分析 | |
22 | 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| |
23 |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(结合工程实例) | |
24 |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(结合工程实例) |
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|
25 |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|
26 | 阶段式电流保护配合原理、构成和整定计算 | |
27 |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、动作特性和整定计算 | |
28 | 纵联保护的工作原理、动作特性和整定计算 | |
29 | 输电线路、变压器、母线的主要故障类型、保护配置 和特殊问题 | |
30 | 输电线路的自动重合闸 | |
31 | 数字式保护及控制装置基础 | |
电气设备及主系统 |
32 | 电气设备的类型及原理 |
33 | 电气主接线的形式、特点及倒闸操作 | |
34 | 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| |
35 | 电气设备的选择 | |
36 |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分析 | |
37 | 双绕组、多绕组、自耦变压器的特点及运行分析 | |
高电压技术 |
38 | 电介质的主要电气特性 |
39 | 输变电设备主要绝缘形式与绝缘失效机理 | |
40 |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| |
41 |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| |
42 | 电力系统防雷与接地 | |
43 |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机理、类型及防护措施 |
(三)电工类专科生
专业方向 | 序号 | 主要知识点 |
电工技术基础 |
1 |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|
2 |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与分析 | |
3 | 叠加原理、戴维宁和诺顿定理 | |
4 |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| |
5 |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基本概念 | |
6 |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| |
7 | 交/直流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及仪表使用 | |
8 | 磁路与交流铁芯线圈 | |
9 | 变压器的结构、原理及特性试验 | |
10 | 同步电机的结构、原理及运行特性 | |
11 | 异步电机的结构、原理及运行特性 | |
电力系统分析 |
12 |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|
13 | 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及数学模型 | |
14 | 简单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| |
15 |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| |
16 |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| |
17 | 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概念及简单故障分析 | |
18 | 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| |
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|
19 |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|
20 | 电网的电流保护原理、构成及校验 | |
21 |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、动作特性及检验 | |
22 | 互感器、控制回路与微机保护 | |
23 | 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的作用、要求和原理 | |
24 | 变压器的故障类型、保护配置和原理 | |
25 | 母线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配置 |
电气设备及主系统 |
26 | 发电厂、变电站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|
27 | 高、低压电气设备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| |
28 |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| |
29 | 电气主接线的形式、特点及倒闸操作 | |
30 | 人身触电及其防护 | |
31 |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| |
32 | 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组成和分析 | |
33 | 配电装置的类型、特点及应用 | |
34 | 智能配电设备的关键技术 | |
35 | 电气设备的接地 | |
36 |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| |
高电压技术 |
37 |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|
38 | 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及其放电特性 | |
39 | 绝缘电阻、泄漏电流和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测量 | |
40 | 雷电过电压与防雷设施 | |
41 | 发电厂、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基本防雷保护 | |
42 |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其限制措施 |
文章评论